2025年10月30日上午9时30分,暨南大学成人直播网站 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甘于恩教授到访成人直播网站 ,在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作了一场题为“从声调格局看粤东闽语的声调类型及其演变”的报告。报告由萧红教授主持,成人直播网站 王统尚、李佳、陈菡、刘翔宇、覃业位等青年教师,三峡大学徐英、张静静两位老师,及校内数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甘教授首先明确,本次研究聚焦的粤东闽方言,主要覆盖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五市的闽语区域——该区域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闽方言区。他指出,粤东五市闽方言声调存在四大共性,其中最特殊的是:古全、次浊上声字在粤东闽语中以浊上读法为主,还有其他的走向。

通过对73个调查点声调数据的对比分析,甘教授从调类角度将粤东闽语划分为六种类型。他详细阐释了各类调型的具体调值,并将其归纳为“一大一中四小”的分布格局。他特别提到,靖海型的阴上调值为353,这一现象由语言接触引发,属于典型的“妥协调”。在总结声调类型差异的成因时,甘教授强调了历史移民的深远影响,例如明清时期的军队驻扎带来了底层为北方官话的军话。从语言内部机制看,浊声母清化、入声韵尾消失,以及“简化与省力原则”共同推动了声调演变。此外,普通话对方言声调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讲座尾声,萧红教授总结指出,甘于恩教授的报告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展现了地理语言学研究的开阔视野,其扎实的田野调查材料与深入的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诸多可拓展方向。她提到,方言研究兼具学术趣味与调查艰辛,鼓励同学们以甘教授为榜样,夯实专业基础,保持研究热情,在方言学领域深耕探索。
本次讲座基于73个调查点的一手数据,系统梳理了粤东闽语声调的共性特征,通过中古来源与调值分析划分了六种调类类型,并初步揭示了其历史演变脉络与形成动因,为粤东闽方言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文:陈睿)